教育孩子不要走偏了,家長要學會5種方法

教育孩子不要走偏了,家長要學會5種方法

近年來,愛的教育得到了各界的推廣,因為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通常更加樂觀、積極和自信,但是,愛的教育並不意味著孩子可以從父母那裏得到和獲得,任性地玩耍,錯誤應該被原諒,許多父母因為對愛的教育有誤解,所以犯了養育錯誤,事實上,愛的教育應該建立在以下三個基礎上:

1照顧與關懷

父母以對自己孩子的瞭解為基礎,給予孩子穩定的照顧和溫暖的關懷。

2瞭解和接納

父母應該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天生氣質,並採取相應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強加給孩子的自我期望。

3規範和引導

因為父母比孩子更成熟,更有遠見,他們應該扮演好老師的角色,給孩子應有的規範和引導。

許多人誤解鐵的紀律為斯巴達或虐待教育,但事實上,鐵的紀律意味著在愛的基礎上,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照顧和合理的管教。它包含以下兩個要素:

1嚴格而不嚴苛

嚴格而不嚴苛是指絕對徹底地執行合理規範,但不會過度、不合理或含有負面評價要求。

2堅定而不模糊

堅定而不模糊指的是父母在給予一個孩子進行規範時採取更加堅定的態度,而不會模糊或矛盾,也不會不斷破壞我們自己訂下的規則,使孩子無從適從。

你怎麼讓你的孩子乖乖的?事實上,愛心教育和鐵的紀律各有利弊。如果我們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那就是可以加入合理的紀律來愛心教育,幫助孩子從小建立合理的規範,讓孩子在正確的指引下成長。

1建立生活常規

家長要趁著孩子2-5歲建立常規,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學習能力。如果他們能在這個時候訓練,效果通常是好的,但是這個常規不能輕易破壞,家長也不能因為一時心軟而代替他去做,比如吃飯前洗手,一小時內吃完飯,自己收玩具等等。否則等孩子大了,突然要求自己動手,不僅來不及,還會造成困難。

2學會承擔後果

如果你的孩子做錯了什麼,你應該讓他或她承擔後果。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弄壞了弟弟或妹妹的玩具,除了責罵和要求道歉之外,你還應該想辦法補償他們。例如,你可以帶著你的孩子和你一起思考,給他們建議,比如和弟弟妹妹分享你最喜歡的玩具,這樣他們不僅會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而且會學會付出代價,學會分享更多。

3適當剝奪權力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告訴他正確的做法,還可以適當剝奪他的權利,比如孩子的玩具沒有收乾淨,可以禁止他玩喜歡的玩具一個星期,讓孩子覺得他必須為自己當初的錯誤付出代價,不會再犯。需要注意的是,剝奪權力不能影響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包括上廁所、吃飯等。父母需要在孩子想學會負責任的前提下,剝奪孩子的相對權力。

4堅守原則

爸媽在施行愛的教育之前,應與另一半做好資訊溝通,決定好管教工作方式,拿出一個相同標準對待孩子,不可以一方態度猶疑不定,另一方嚴厲,如此發展孩子便會知道哪一方可以耍賴,進而向那一方求救而躲避該負的責任。

5良性溝通

在「教育孩子」中,家長應注意溝通的重要性。即使孩子們還很小,他們仍然可以吸收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當父母與孩子說話時,也應注意他們的態度,不要過於情緒化或不尊重孩子,以建立良好的關係。